大家都知道,本科能够考上211高校的学生,基本都是各个省份的学霸,也可以说是智商最高的一批人。这批学生如果在国外完成学业以后,没有选择回国工作,对国家也将是一种人才的损失。毕竟高科技人才,对社会的发展,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根据教育部官方公布的数据:1978年到2018年12月份,我国出国留学的人数达到585.71万人,其中432.32万人已完成学业,365.14万人选择回国发展。也就是说,完成学业的学生当中,有超过70万学生留在国外工作或者是生活。
这批留在国外的学生,往往是高端的科研者,也是智商超高的一批人。他们获得国外高校或者是企业的高薪聘请,获得丰厚的薪资待遇,还有不错的科研环境,综合各种不错的条件,最终使得他们愿意留下来。正所谓“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”,这也是正常的事情。
前段时间,西湖大学的校长施一公在一次演讲当中说到:
我这一届的清华本科毕业生有2251人,大概有一千六七百人选择到美国留学。大部分人现在都还待在美国,具体数字有没有统计。这批学生留在美国,我感到非常的遗憾。我从普林斯顿,到清华,再到现在的西湖大学,这样的例子并不多。
很多人看完教育部的数据以及施一公教授的演讲,都为我国的人才流失感到可惜。也对学生留学之后是否应该回来,产生巨大的分歧。部分网友觉得,国家耗费资源把学生培养起来,这些学生却没有爱国情怀,选择留在国外工作,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行为。也有网友觉得,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,我们不能道德绑架,要求别人回来。
笔者觉得,关于人才流失的问题,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个人的情感问题。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大环境下,从全球的角度来看。各 国的高端人才都流向美国,这是目前的一种趋势。比如印度的学生,到美国留学以后,大部分都会选择留在当地工作。只是因为我国留学生数量比较庞大,从整理来看,人才流失最严重。
这说明美国各个方面的条件,是非常吸引人,而其它国家,则有相当多不足的地方,才会造成目前这种趋势。因此,中国的学生留在美国发展,也是为自身的利益考虑,是在权衡各种利益之后,得出来的综合结果。我们能做的,是创造出更好的环境,让国内的高校或者是企业更有吸引力。
最后,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、人才管理体系是否还有不足?大家不妨想一个问题:如果清华北大的本科学生,没有出国留学,是否还能够取得成就,还能够得到高校的认可,成为一名大学的老师?
如果这个问题有答案,大家就应该会明白,目前这个阶段,为什么我国的人才还是在流失。